現在隨著河砂的減少,機制砂的應用越來越多,雖然在使用效果上,機制砂與河砂的使用效果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混合砂質量的控制問題
大部分地區的用戶都是分別購入機制砂和天然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兩種砂混合后,再應用到混凝土配制生產中。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天然砂緊張的問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機制砂的質量相對穩定,天然河砂的質量波動較大,為了保證混合砂的質量要加強對天然河砂的檢控。根據拌制混凝土的需要和天然砂質量波動的情況,及時調整二者的復配比例。
(2)機制砂的級配、粒形問題
機制砂因選用的原材料成分與石質、生產設備、工藝等因素的影響,會在粒形、級配、堅固性、石粉含量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粒形和級配良好的機制砂在混凝土生產中需水量小,和易性好。目前很多地方把碎石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稱作“機制砂”,這種機制砂中石屑含量比較高,粒形和級配不合格,中間顆粒少,兩頭顆粒多,細度模數偏大,顆粒形狀粗糙尖銳,多棱角。造成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劑用量偏大,如果配制不合理,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易出現“草帽狀”,工作性差。因此,在使用機制砂生產混凝土時,應注意其粒形和級配。
(3)正確認識和使用石粉問題
在生產機制砂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粒徑小于75μm顆粒,這些粉顆粒既可能是石粉也可能是泥粉。石粉和泥粉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一方面石粉和泥粉粒徑都比較小,在混凝土漿體中可以起到填充作用;另一份面二者的結構完全不同,石粉結構密實,對水僅存在表面物理吸附,而泥粉是類似于海綿的層狀松散結構,吸水率較高,吸附水后通常會發生膨脹,進而影響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再次泥粉的主要成分時蒙脫石、伊利土和高嶺土等對外加劑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石粉通常是機制砂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細小顆粒,與母巖化學性質一致,對外加劑吸附較低。泥粉與石粉雖然在粒徑是比較相近,但二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對混凝土產生的影響也大相徑庭,隨著機制砂中泥粉含量的增加,泥粉吸附水和外加劑的能力相應增加,混凝土用水量提高且坍落度損失加快。當泥粉含量較大時,也會對混凝土的強度、抗凍性、抗滲性等耐久性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以上就是宜昌機制砂廠家為您分享的在使用機制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您。如果您近期有采購機制砂的需求,您可以通過網站里面的聯系方式和我們取得聯系哦!